zk原理
在ZK的集群中,各个节点共有3种角色和4种状态:
Zookeeper的核心是原子广播,这个机制保证了各个Server之间的同步。实现这个机制的协议叫做Zab协议(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 protocol)。Zab协议有两种模式,它们分别是恢复模式(Recovery选主)和广播模式(Broadcast同步)。当服务启动或者在领导者崩溃后,Zab就进入了恢复模式,当领导者被选举出来,且大多数Server完成了和leader的状态同步以后,恢复模式就结束了。状态同步保证了leader和Server具有相同的系统状态。
为了保证事务的顺序一致性,zookeeper采用了递增的事务id号(zxid)来标识事务。所有的提议(proposal)都在被提出的时候加上了zxid。实现中zxid是一个64位的数字,它高32位是epoch用来标识leader关系是否改变,每次一个leader被选出来,它都会有一个新的epoch,标识当前属于那个leader的统治时期。低32位用于递增计数。
ZK原理是一套以 AJAX/XUL/Java 为基础的网页应用程序开发框架,用于丰富网页应用程序的使用界面。最大的好处是,在设计AJAX网络应用程序时,轻松简便的操作就像设计桌面程序一样。
ZK包含了一个以AJAX为基础、事件驱动(event-driven)、高互动性的引擎,同时还提供了丰富多样、可重复使用的XUL与HTML组件,以及以 XML 为基础的使用界面设计语言 ZK User-interfaces Markup Language (ZUML)。
Zookeeper从设计模式角度来看,是一个基于观察者模式设计的分布式服务管理框架,它负责存储和管理大家都关心的数据,然后接受观察者的注册,一旦这些数据的状态发生变化,Zookeeper就将负责通知已经在Zookeeper上注册的那些观察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实现集群中类似Master/Slave管理模式。
angular 数据更新原理
Angular的数据更新原理是使用了脏值检测机制来实时追踪数据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更新。
在Angular中,当数据发生变化时,Angular会将这个变化标记为“脏”,然后通过脏值检测机制来检测和更新相关的视图。
具体的更新过程如下:
1. Angular会创建一个变化检测器,并将其绑定到模板上的相关数据绑定部分。
2. 当用户操作或其他事件触发数据变化时,Angular会将这个变化标记为“脏”。
3. Angular会通过遍历所有绑定到数据模型的控件,逐个检查其值是否发生了变化。
4. 如果检测到某个值发生了变化,Angular会更新相应的视图,将变化后的数据反映到用户界面上。
5. 更新视图后,Angular会重新运行变化检测器,检查是否还有其他数据发生了变化。
通过这种机制,Angular能够及时更新数据变化,并实时将变化反映到视图上,使用户界面保持同步和一致。这种脏值检测机制可以大大简化数据更新的过程,提高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