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C语言编写乘法程序
九九乘法表的需求是要有俩个1到9的个位数相乘得到乘积的完整表达式,所以我们可以用循环嵌套的方式让它执行起来,打印的时候在双引号中将固定的格式打印出来,然后就可以成功的跑起来了。
1、首先,单击桌面上的VC6.0快捷方式
2、点击下图所示的按钮,并且填写“名称”
3、名称可以自己起比如起名:yh1,执行完步骤3的页面显示如下图
4、单击如图所示位置,进入编译环境
5、点击左上角的“文件”,点击“新建”,点击下图所示的地方
6、删除里面文字,直到与下图一致
7、在源文件后加上void main ()
8、在第一个花括号后加上:int x,y,z;
9接着加上scanf("%d",&x); scanf("%d",&y);(如下图)
10、接着加上 z=x*y; printf("%d\n",z);(如下图)
11、点击“运行”从键盘输入3 4按回车,结果如下
9的合成正确格式
9的合成总共有八种分法:9分成1和8 9分成2和7 9分成3和6 9分成4和5 9分成5和4 9分成6和3。
数字9的写法在竖中线中间偏上一点儿的位置起笔,向上画弯,挨到上边线中间位置,再向左下画弯,挨到左边线中间位置,再向右下方画弯,挨到横中线中间位置,再向右上画弯,回到起笔处,再从这一点向左下方画直线,一直写到下边线中间偏左一点儿的位置收笔。
printf("%d*%d=%-2d "  九九乘法表——c语言#include "stdio;i<=j; for(i=1; .h"void main(){ int i,j; for(j=1;j< =9;j++) { printf("i++) ); } ,i,j,i*j);\n"  
九九乘法口诀表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 九九乘法表的发明 我国九九乘法表起源甚早。至迟于春秋鲁桓公时已有九九,成书于春秋战国间的《管子》, 书中提到“安戏作九九之数以应天道”。在战国时代,九九口诀已经相当流行,诸子著作如《荀子》 等已把乘法口诀的文句作为科学上的论证来引用了。我国古代的乘法口诀(乘法表)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它的顺序和后世 的口诀相反。口诀的开始两个字是“九九”,古人就用“九九”作为乘法口诀的简称。现代的“九九”乘法口诀,是从一到九每两数相乘而成,如…… 公元前256年春秋战国时期+2000年共计2256年的今天,四大运算的口诀全部问世,出现在《中华经算》一书中。 九九乘法口诀表起源于我国,首著《管子》一书;2256年后,填补了加减和除法之空白的又是我国。《中华经算》一书的问世“以顺天意”,也提高了中国人在数学领域里的国际地位。 九九乘法口诀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在诸子百家的《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口诀。 但是古代的乘法口诀和现代的有所不同。古代的九九乘法口诀又称“小九九”,它的排列顺序与现在的正好相反,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得四”结束,因为乘法口诀的开头的 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简称它为“九九”。大约到了十三四世纪的时候,数学家们认为“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得四”不符合数学上的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所以才改过来变为“二二得四”到“九九八十一”,另外又加上了“一一得一”这一行,一直沿用到现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