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怎么实现数据库的缓存
大致为两种措施:
一、脚本同步:1、自己写脚本将数据库数据写入到redis/memcached。2、这就涉及到实时数据变更的问题(mysql row binlog的实时分析),binlog增量订阅Alibaba 的canal ,以及缓存层数据 丢失/失效 后的数据同步恢复问题。
二、业务层实现:1、先读取nosql缓存层,没有数据再读取mysql层,并写入数据到nosql。2、nosql层做好多节点分布式(一致性hash),以及节点失效后替代方案(多层hash寻找相邻替代节点),和数据震荡恢复了。
redis实现数据库缓存的分析:
对于变化频率非常快的数据来说,如果还选择传统的静态缓存方式(Memocached、File System等)展示数据,可能在缓存的存取上会有很大的开销,并不能很好的满足需要,而Redis这样基于内存的NoSQL数据库,就非常适合担任实时数据的容器。
但是往往又有数据可靠性的需求,采用MySQL作为数据存储,不会因为内存问题而引起数据丢失,同时也可以利用关系数据库的特性实现很多功能。所以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是否可以采用MySQL作为数据存储引擎,Redis则作为Cache。
MySQL到Redis数据复制方案,无论MySQL还是Redis,自身都带有数据同步的机制,比较常用的MySQL的Master/Slave模式,就是由Slave端分析Master的binlog来实现的,这样的数据复制其实还是一个异步过程,只不过当服务器都在同一内网时,异步的延迟几乎可以忽略。那么理论上也可用同样方式,分析MySQL的binlog文件并将数据插入Redis。
因此这里选择了一种开发成本更加低廉的方式,借用已经比较成熟的MySQL UDF,将MySQL数据首先放入Gearman中,然后通过一个自己编写的PHP Gearman Worker,将数据同步到Redis。比分析binlog的方式增加了不少流程,但是实现成本更低,更容易操作。
mysql如何储存超大数据
要存储超大数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优化MySQL数据库:
1. 使用分区表: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表中,可以提高查询性能和管理效率。
2. 垂直分割:将大表拆分成多个小表,每个表只包含必要的列,减少数据冗余和IO操作。
3. 水平分割:将大表拆分成多个子表,按照某个条件(如时间范围)进行分割,提高查询效率。
4. 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可扩展性。
5. 使用压缩技术:对数据进行压缩存储,减少存储空间占用。
6. 使用索引:合理创建索引,加快数据检索速度。
7. 使用缓存:使用缓存技术(如Redis)来加速数据访问。
8. 数据库优化:定期进行数据库优化,包括索引优化、查询优化、表结构优化等。
9. 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将大数据存储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如Hadoop HDFS,提供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10.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故障发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