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并发问题
处理大量数据并发操作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使用缓存:使用程序直接保存到内存中。或者使用缓存框架: 用一个特定的类型值来保存,以区别空数据和未缓存的两种状态。
2.数据库优化:表结构优化;SQL语句优化,语法优化和处理逻辑优化;分区;分表;索引优化;使用存储过程代替直接操作。
3.分离活跃数据:可以分为活跃用户和不活跃用户。
4.批量读取和延迟修改: 高并发情况可以将多个查询请求合并到一个。高并发且频繁修改的可以暂存缓存中。
5.读写分离: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多个,配置主从数据库。写用主数据库,读用从数据库。
6.分布式数据库: 将不同的表存放到不同的数据库中,然后再放到不同的服务器中。
7.NoSql和Hadoop: NoSql,not only SQL。没有关系型数据库那么多限制,比较灵活高效。Hadoop,将一个表中的数据分层多块,保存到多个节点(分布式)。每一块数据都有多个节点保存(集群)。集群可以并行处理相同的数据,还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拓展资料: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参考资料:
网页链接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一学什么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大一学生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数学基础:包括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论和统计学等。
编程语言:学习编程语言是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的基础,如Python、R、Java等。
数据科学基础:学习数据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挖掘等。
大数据技术:学习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Hadoop、Spark、NoSQL数据库等。
数据分析与挖掘:学习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基本算法和实践,包括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决策树分析等。
数据安全与隐私:学习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加密技术、数据隐私保护等。
此外,还需要学习计算机科学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基础知识。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具体课程设置还需根据学校和专业的要求而定。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一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简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hadoop和mangoDb用作大数据分析哪个更好
1,hadoop是大数据分析的完整生态系统,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转运,再到页面展示,构成了整个流程采集可以用flume,存储用hbase,hdfs,mangodb就相当于hbase,分析用Mapreduce自己写算法,还有hive做数据仓库,pig做数据流处理,转储方面有sqoop,可以将hdfs中的数据转换存储到mysql,oracle等传统数据库,这就构成了一整套大数据分析的整个流程
2,mangodb只是充当存储功能,是一款nosql数据库,支持以json的格式存储
3,所以从功能上来讲,hadoop和mangodb是不一样的,hadoop中可以用mangodb替换hbase,但是mangodb不能替换hadoop,一个是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是数据库,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4,至于选择用mangodb还是hbase,各有优劣,不过使用较多的还是hbase,mangodb社区没有hbase活跃,所以还是hbase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